新品上市 | 全新试剂盒助力,解锁HUVEC成血管实验
建立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模型,是体外研究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重要实验手段。其中,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因其易于获取和培养特性,成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模型细胞类型,尤其在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肿瘤浸润与转移等发病机制的研究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除了稳定供应现货HUVEC原代细胞及培养基,全新上市的 OriCell®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成血管诱导培养基试剂盒,能够高效诱导HUVEC血管形成,为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助力您的科学探索之旅!
下面一起看看如何利用赛业OriCell®全套产品完成HUVEC成血管实验
实验目的
-
研究脐静脉内皮细胞在体外的成血管能力。
-
探究不同药物对血管生成的影响。
实验原理
内皮细胞在特定基质上,在受到生长因子刺激的情况下会激活整合素的信号通路,此时细胞会模拟体内血管生成步骤:基底膜降解,随后细胞迁移直至最终管腔形成。
实验应用领域
-
可用来评估促血管生成或抗血管生成药物、基因或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
-
可模拟肿瘤血管发生。
-
可用于血管化组织工程模型的构建与优化。
实验材料
-
原代细胞:OriCell®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货号HUVEC-20001)
-
培养基:OriCell®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完全培养基(普通型货号HUVEC-90011,即用型货号HUVEC-80011)
-
诱导试剂:OriCell®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成血管诱导培养基试剂盒({带基质胶}货号HUVEC-90202,{不带基质胶}货号HUVEC-90201)
-
其他试剂:OriCell®Matrigel基质胶(货号MATR-10001);OriCell®PBS缓冲液(1X)(货号PBS-10001);OriCell®胰蛋白酶细胞消化液(0.25%)(货号TEDTA-10001)
-
设备:CO2培养箱、显微镜、细胞培养板
实验步骤
① 细胞准备
-
细胞复苏与培养:将冻存脐静脉内皮细胞复苏,并使用脐静脉内皮细胞专用培养基培养至汇合度60-70%。
-
细胞预处理:更换诱导培养基,继续培养24h。
-
细胞传代:使用0.25%胰酶消化液消化细胞,待细胞扁圆加入培养基中止消化,收集细胞离心后重悬于成血管诱导培养基中,调整细胞密度至1×106 cells/mL。
② Matrigel铺板
-
Matrigel解冻:将Matrigel预先在4℃冰箱中解冻。
-
铺板:将Matrigel均匀铺在预冷的培养孔板中,4℃平衡5min,37℃孵育30min使其凝固,注意中间禁止产生气泡,否则将严重影响视野观察。
③细胞接种
-
接种细胞:12孔培养板中每孔加入300μL诱导培养基,将准备好的细胞悬液接种到Matrigel上,细胞密度为3×105 cells/well。
-
细胞培养:将培养板放入37℃、5% CO2培养箱中培养。
④ 观察与成像
-
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以及管状结构形成,一般来讲在接种2-4h开始有成管现象出现,在18-24h达到高峰,24h过后逐渐出现管状断裂。
-
成像:使用显微镜拍摄图像,记录管状结构的形成情况。
⑤定量分析
-
管状结构定量:通过图像分析软件(ImageJ)定量管状结构的总长度/分支点和网状结构数量。
-
统计分析: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不同实验组之间的差异。
注意事项
-
Matrigel基质胶在室温下极易凝固,全程需冰上操作,此外枪头、培养板等耗材也需要预冷处理。
-
需确保细胞处于良好的状态,尤其避免传代过程中细胞过度消化影响细胞活力。
-
实验全程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防止细胞污染。
-
每组需设置3个复孔,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数据更可靠。
HUVEC成血管诱导效果

HUVEC-4h(50×)
HUVEC-8h(50×)
HUVEC-12h(50×)
HUVEC-24h(50×)
-
成管4h时:细胞开始形成初步的管状结构,细胞之间出现连接,但管状结构较短且不完整。
-
成管8h时:管状结构进一步延伸,分支点增多,形成初步的网状结构。
-
成管12h时:管状结构更加复杂,分支点和网状结构显著增加,管腔逐渐清晰。
-
成管24h时:管状结构达到高峰,形成完整的血管样网络,但部分管状结构开始断裂。
小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Matrigel上接种后,4小时内开始形成管状结构,12小时达到高峰,24小时后部分管状结构开始断裂。
填写需求描述给我们
工具快速咨询
400-680-8038
info@oricellbio.cn